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

山东省青岛市:服务为本 突出实效 充分发挥就业服务“一卡通”系统...

    近年来,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部署要求,始终把信息化作为提升就业服务水平的重要载体和手段,坚持“服务为本,应用优先,突出实效”,按照部颁布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卡(简称“社保卡”)建设技术标准,组织实施了就业服务“一卡通”信息工程,依托“社保卡”,充分发挥信息网络的服务、监管、保障功能,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就业服务的有机融合,为公共就业服务的创新提升创造了条件。

    一、优化网络服务功能,实现就业服务信息化

    服务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功能。在“一卡通”系统建设应用中,通过整合人力资源、社会保险、劳动关系等子系统信息,在网络互通、信息共享的基础上,实现了信息系统在就业服务领域的广覆盖,通过“刷卡”主要发挥了三项功能:

    “个人电子档案”和信息查询功能。目前,青岛市共为150万名参保职工发放了“社保卡”,参保职工可以持卡查询社会保险信息、定向进行医疗消费。通过实施“一卡通”工程,在“社保卡”原有服务功能的基础上,进一步扩充信息容量,全面记载个人基本情况、失业情况、求职就业情况、技能培训与鉴定情况、劳动合同管理情况、参保缴费情况等信息,成为管理服务对象的“个人电子档案”。通过”社保卡”,可以全面查询持卡人何时参加工作、何时失业、参保缴费险种与时间、劳动合同订立与解除、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以及是否到市场求过职、是否参加过培训与鉴定等情况。通过网络互联,持卡人可以在市、区、街、社区四级所有服务窗口和网络终端完成信息查询。

    简便快捷的管理服务功能。按照“一卡在手,服务全有”的建设目标,将人力资源后台管理与前台服务的各个业务环节全面纳入“一卡通”体现,对职业指导、就业失业登记、市场求职、报名培训、待遇申领、资金申报、费用结算等各项管理服务工作全面实行“刷卡”办理。一是简化了原来繁琐的各类表格和申报材料,服务更加便捷。在办理就业服务业务中,不需重复填写招工登记表、求职登记表、失业登记表、待遇申报表等各类表格和材料,实现快捷便利的“无纸化”服务。二是数据信息全面准确,管理更加规范。通过建立“个人电子档案”,实现了对每一位管理服务对象的全程信息化管理,持卡人享受哪些扶持政策、享受标准及时间,以及各项资金拨付,全部实行网上监管,为杜绝管理上的漏洞创造了条件。三是招聘求职、培训网上报名,实现就近服务。持卡人可以在市、区、街、社区四级任何一个服务窗口和网络终端,实行网上求职报名、培训报名,为不出社区享受就业服务创造了条件。

    统计分析与决策支持功能。通过“一卡通”系统,对人力资源市场前台求职信息、招聘信息、成交信息、空岗信息、培训信息、市场工资价位信息,以及后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,全部实行网上运行、网上统计。人力资源市场运行状况,按行业、企业、工种的配置成交情况,以及失业人员年龄、性别、技能、失业周期等情况,均可以根据需要由计算机系统自动生成,为科学分析市场供求关系,引导职业技能培训,加强对用工和求职两方面的职业指导,以及科学决策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持。

    二、拓展网络监管功能,促进就业服务规范化

    围绕提高“一卡通”系统应用实效,本着“应用优先,突出实效”的原则,积极拓展强化网络监管功能,通过就业服务业务流程的再造优化和不同业务之间的数据关联,努力寻求信息技术与业务管理的结合点,实现信息系统由单纯业务经办向业务监管的转变,对于促进就业服务业务的科学规范发挥了重要作用:

    强化服务监管。在人本服务推进中,在全市各级公共就业机构分层实施了“柜员制”、“一站式”窗口服务,如何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服务质量监督保障机制至关重要。从去年起,依托“一卡通”系统,先后开发建立了窗口导服系统、叫号排队系统、工作量考核系统和服务满意度评价系统“四位一体”的网络监控体系,将全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窗口和服务终端纳入监控体系,对每一笔业务办理、每一次服务情况进行全程适时监控,并将满意度评价情况作为日常考核依据,解决了人力资源市场窗口服务量化考核难的问题,有效提高了窗口服务质量。在全市行风评议中,就业服务系统的群众满意度在全市56个行业部门中名列前茅。

    强化业务监管。通过“一卡通”系统,将就业登记、解聘备案、失业保险经办、促进就业资金审核等126项审核审定业务全部通过网络办理,对各项业务办理情况进行监控、预警。由于网络系统对审批事项及业务办理进程全程留痕,可以准确的将系统内违规事项按照预置的控制命令进行全面检索,任何一个年度,任何一个时段违规操作的业务记录、经办人员、违规项目均可检查锁定。通过任一时段经办业务的跨时空无障碍监管,有效弥补了人工无法实现的监控手段,保障了经办业务管理的公开透明和规范有序。

    强化资金监管。青岛市每年审核促进就业资金、失业保险待遇涉及资金达6.5亿元,资金管理点多、面广、环节复杂,手工监管难度大。“一卡通”系统启用后,推行了电子监管新手段,针对不同资金的性质、收支管理特点和政策要求,梳理找准资金管理“不相容”环节,从业务流、数据流、资金流多个方面对重要业务的核定、资金划转、财务核算进行全程比对监控,突破了以往资金监管受场所、时间、手段等因素的约束,监管内容有了较大突破。目前已查出并纠正违规事项40多起,避免资金损失400多万元。科学有效的电子监管手段,使资金监管效果得到了质的提升。

    三、延伸网络保障功能,推动就业服务持续创新

    在就业服务工作推进中,立足发挥信息网络对业务服务的技术支持,从就业服务工作的需求出发,不断完善信息手段,延伸网络功能,为就业服务的持续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。

    创新就业经办服务模式。依托“一卡通”系统,通过建立内、外网办理业务的联动机制,将就业登记、合同管理、解聘备案等业务进行整合,开发完成劳动用工网上登记信息系统并于今年6月份正式启用。通过建立“网上办事服务大厅”,用人单位可以在互联网直接办理业务,实现就业登记、解聘备案与劳动合同网上一体化办理,有效解决了窗口办理登记存在人员集中和排队等候的难题,减轻了经办人员和单位办事人员的工作量。目前,青岛市已有4.5万户单位通过互联网办理相关登记备案业务,“电子政务”模式受到企业的普遍好评。

    创新就业服务应急机制。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,依托“一卡通”系统,研究开发了青岛市劳动用工信息分析系统,实行全市企业用工情况实时监测预警,对全市5596户规模以上企业和重点项目,监测管理到每一户企业、每一个人,提前介入研究企业用工需求,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用工增减变动,从失业源头抓起,规范企业裁员行为,有针对性开展就业援助和稳岗帮扶,为今后解决突发性、大规模失业问题积累了很好的经验。

    四、完善工作机制,为“一卡通”建设提供坚实基础

    “一卡通”系统是青岛市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,涵盖了就业工作的方方面面。为确保系统建设进度和建设质量,主要建立完善了四个工作机制:

    建立完善组织领导和资金保障机制。领导重视是信息系统建设的前提。专门成立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,局主要领导任组长,一把手亲自调度,统筹安排人力、物力、财力,累计投入7000多万元,保障了“一卡通”系统一体化建设的有序进行。

    建立完善数据统一协同机制。数据的集中统一是系统建设的关键。按照“同人同城同库”的目标,建立了全市统一的人力资源、社会保险和劳动合同管理数据中心,通过完善内部协同配合机制,组织相关部门对人力资源、社会保险、劳动合同有关数据多次进行整理比对,将人力资源信息作为基础信息的统一入口,实现互联互通,保障了数据的统一性、完整性、准确性、安全性。

    建立完善四级网络服务机制。网络终端管理是系统建设的基础。在全市建立了6000多人的网络信息员队伍,分布在社区服务站,就近将辖区内所有企业、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资源纳入信息系统,开展动态管理。在市、区、街三级就业服务联网的基础上,到2010年底,将网络系统延伸到6100个城镇社区和自然村,实现工作、场地、网络三到位,构筑起第四级就业服务网络,为信息网络的全覆盖和网格化管理奠定了基础。

    建立完善信息责任考核机制。责任落实是系统建设的根本保障。把“一卡通”建设纳入区市政府促进就业责任目标考核,层层落实责任,分解目标。为保证日常信息数据质量和准确性,在建立集中数据中心的基础上,加大了后续数据的录入和动态维护工作,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度,以“首录负责制”为原则,采取了相应的奖惩措施并与工作绩效挂钩,定期通报考核,为做实就业信息数据质量提供了保障。

    根据前期“一卡通”建设应用情况,今年,青岛市政府决定对全市各部门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,由市局牵头负责,以市局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险信息为基础,通过整合人社、公安、工商、税务、计生、民政等部门的信息,在全市推行“市民卡”工程。下一步,将继续推进落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186号文件精神,以“市民卡”建设为契机,进一步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,以“一卡多用,一卡通用”为目标,构筑以公共就业服务、社会事业及金融支付为主要功能的高效多用的“市民卡”应用信息平台,实现“市民卡”服务管理的智能化、网络化、信息化,促进就业服务信息化的综合提升,为惠及民生做出新的贡献。